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编写深度要求 可研报告编制要求简介
一、 可研报告的重要性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
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阶段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1995]128号),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
- (1)项目建议书
- (2)可行性研究报告
- (3)初步设计
- (4)招标设计
- (5)施工图设计
建设程序中前期工作设计阶段
项目建议书阶段——解决要不要建的问题。批准后的项目建议书纳入水利中长期发展计划,为前期项目。
可行性研究阶段——解决能不能建的问题。批准后的可研列入水利近期发展计划,为预备项目。投资控制不超过项建书15%。
初步设计阶段——解决怎么建的问题。批准的初设报告列入水利年度发展计划,投资不超过可研10%。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
第五条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 1.可行性研究应对项目进行方案比较,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项目法人(或筹备机构)组织编制。
- 2.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电力部、水利部电办[1993]112号)编制。
- 3.可行性研究报告,按国家现行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审批部门要委托有项目相应资格的工程咨询机构对可行性报告进行评估,并综合行业归口主管部门、投资机构(公司)、项目法人(或项目法人筹备机构)等方面的意见进行审批。
- 4.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不得随意修改和变更,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应经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准后,应正式成立项目法人,并按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行项目管理。
二、 可研报告编制深度的要求
《可研编制规程》中只有可研报告编制深度要求的条文列为强制性条文。编制要求分三个层次:
选定(确定、查明)—— 初设不允许变更;
基本选定—— 初设允许有小幅度的或局部的变更;
初步选定 —— 经充分论证后,可以变动。
选定(确定、查明)—— 初设不允许变更;内容包括:
(1)论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确定本工程建设任务和综合利用的主次顺序;
(2)确定主要水文参数和成果,查明影响工程的主要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选定工程建设场址;
(4)选定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形式。
基本选定 ——初设允许有小幅度的或局部的变更;
(1)基本选定工程规模、对外交通方案。
(2)基本确定水库淹没及工程占地的范围,查明主要淹没实物指标,提出移民安置、专项设施迁建的可行性规划和投资。
初步选定——经充分论证后,可以变动。
(1)初步选定工程总体布置
(2)初选机组、电气主接线及其它主要机电设备和布置
(3)初选金属结构设备形式和布置
(4)初选水利工程管理方案
(5)初选施工导流方式、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施工总布置、提出控制性工期和分期实施意见.
可研报告审查中特别关注的问题
审查时特别关注可研报告中的三个内容:
- (1)项目建设的任务和规模
- (2)项目建设的场址选择
- (3)项目投资估算
三、可研报告编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水文与地质专业性强,其指标对工程规模及投资影响较大。
地质上应注意:
勘察深度问题。对于老堤防工程,勘察达不到规范要求,堤基处理措施不得当,影响工程安全;
地质专业提出的技术参数与经验值相差过大,设计采用值应进行工程类比分析,与地质人员协商确定;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判定,了解枯水期还是汛期的地下水位, 该水位对防渗路径及防渗措施的确定影响较大。
天然建筑材料
2、任务和规模
(1)任务
对于任务的确定,应根据规划确定,分清主次;
(2)规模
虽然《编制规程》规定为基本确定规模,但目前审查时要求达到“确定”深度。
《编制规程》规定:对于河道与堤防工程,论证选定河道安全泄量、新开河道、堤防线路和堤距;基本选定行洪断面型式,推算洪水水面线,确定堤顶高程。
3、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1)合理确定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防洪标准
工程等级是每项设计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所依据的标准为《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防洪标准》GB50201-94,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
(1)根据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确定工程等别;
(2)根据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物分主、次及临时建筑物定级别,然后定防洪标准。
对于堤防工程,按照《堤防工程设计标准》,堤防不分等只分级,堤防级别按照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分为1~5级,防洪标准主要由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而定。对于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的堤防级别的划分,各流域机构另有专门的规定,应满足各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
对于平原区水闸工程,应按照水闸最大过闸流量及其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来划分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防洪标准应根据水闸级别及流域防洪规划要求综合分析确定。对于堤防上的水闸、涵洞等,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洪水标准,并留有安全裕度。
2)选址及主要建筑物布置
《编制规程》要求:研究工程场址(如坝址、闸址、堤线等)比较方案的地形、地质、工程型式及布置、工程量、施工条件、建材、工期、投资、环境影响、工程效益、运行条件等,经综合论证比较选定工程场址。
对于方案比较,应注意投资比较,与投资估算章节一致。在审查中,特别关注淘汰方案的优点。
对于大江大河上的堤防工程,尽量按照原有堤线,不应轻易改变,若要改变,应经过充分论证。
对于主要建筑物的布置及主要尺寸,规范规定属“初选”,实际上已达到“基本确定”的深度,要求没有大的变动。对于基础处理措施,规范规定为“初选”,实际为“基本选定”。
4、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设施是搞好工程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对工程的正常运行、安全和发挥设计的工程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工程管理设计应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进行。
管理机制:管理定员——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岗位定员标准确定不同项目的人员,尽量综合考虑;
管理设施:
(1)办公面积——按人员定
(2)生产面积——根据需要确定厂房、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另外,根据管理需要,建设调度大楼、防汛大楼等
生活福利:按主体工程投资的百分比确定
管理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
占地: 初定工程管理区和保护区范围,确定征地范围和数量并计算征地费用,列入总投资估算内。
5、施工组织设计
- (1)施工导流方案
- (2)施工占地、土石方平衡、弃土占地等
- (3)施工总进度:首先应满足关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确定合理工期。
6、投资估算
注意投资估算项目与水工部分统一一致,不要漏项。
四、几点建议
- 1、应全面了解各专业的特点,重视工程规模及投资估算的工作,注重工程规划要求,水工上要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 2、注意工程方案投资比选的准确性,了解投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认真学习水利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 3、注意对外关系的协调,加快可研进程。
- 4、搞清项目的来龙去脉,把握设计深度。